肇慶是歷史悠久的嶺南名郡,也是人文薈萃的網(wǎng)紅打卡地。
11月16日—18日,第四屆世界廣府人懇親大會(以下簡稱“世廣會”)在肇慶舉辦。
世廣會是世界性廣府人大聚會,旨在以懇親話鄉(xiāng)情、增團結(jié)、促發(fā)展,高舉愛國愛鄉(xiāng)旗幟,傳承廣府文化等。
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為新時代新征程構(gòu)建新發(fā)展格局,匯聚世界廣府人力量。
熱情好客的肇慶人,做好了充分的準(zhǔn)備,迎接四方來客。
這座悠閑的小城,無時不在散發(fā)魅力,這里有著多數(shù)人向往的生活。
世廣會為什么選擇了肇慶,一起去感受一下就明白了~
很多人對肇慶的認(rèn)識,就是從花開始的。
你看,四會有蘭花,在廣東的大街小巷,年年怒刷存在感。
絕美的七星湖紫荊花長廊,盛開時,妥妥地走一路花路。
花開滿城,江河繞過萬重山,她是肇慶。
宋徽宗為她命名,包拯在這做過官。
她的特產(chǎn)之一端硯,歷史悠久,曾位列“文房四寶”第一梯隊。
她,古有“嶺表南來第一州”之稱。今以“嶺南第一奇觀”聞名遐邇。
當(dāng)?shù)厝苏f起肇慶,那必得是三個字,好滲耍!
山水畫卷里,景在城中不見城
城外鼎湖山,市內(nèi)七星巖。
手握這兩張綠色王牌的肇慶,如同藏于山水畫卷里,足足值得稱一句“大灣區(qū)最靚的仔”。
要知道,在上個世紀(jì)50年代,新中國第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(qū),就是鼎湖山。
并且,它還是中國科學(xué)院屬下唯一的自然保護區(qū)。峰巒疊嶂、古木參天、飛瀑流泉、鳥語花香……
這里至今還保存著400年以上的季風(fēng)常綠闊葉林。
因而,又被稱為“北回歸線上的綠色明珠”。
與這顆自然“明珠”并肩而立的,是位于肇慶市區(qū)的七星巖。
山湖城江,推門見景。
入景即入畫。
肇慶的城市日常,叫人艷羨。
作為首批國家重點風(fēng)景名勝區(qū),七星巖在肇慶人的生活里,是明亮的點綴,亦是日常的陪伴。
難怪人們都說,走一趟七星巖,才知道什么叫做“景在城中不見城”。
如果你站在遠處,或泛舟湖上,遠眺星湖。
七座石灰?guī)r山,披著綠色披風(fēng),踏湖而來,像北斗七星一樣,灑落在將近600公頃的星湖之上。
從仙女湖、中心湖、波海湖、青蓮湖一覽而過,可見峰林、溶洞、碑刻、寺廟等。
尤其是被歷代文人墨客蘇軾、包拯等贊譽過的500多幅摩崖石刻,已成“千年詩廊”。
所以,你看,這“嶺南第一奇觀”的姿態(tài),實在是霸道,又溫柔。
可肇慶真正的柔美,還不在這。
當(dāng)西江劈山開嶺,自云南馬雄山滾滾而來,在肇慶歷經(jīng)百轉(zhuǎn)千回。
便有了氣勢磅礴的西江小三峽,還有無數(shù)個奇峰異洞,以及曾被《中國國家地理》評為“廣東最美地方”的盤龍峽。
如果說肇慶,以山為骨架,以水為墨筆,那么描繪出的,便是今天“山、湖、城、江”的千姿百態(tài)。
叢林深處,有瀑布。
峽谷之外,有竹林。
千年古城腳下歲月有光
900多年前,肇慶名為端州。
曾是宋徽宗作為端王時的封地,后得到宋徽宗親筆御書,寫下了“肇慶府”。寓意為“開始帶來吉慶”。
此后千年,的確,在開啟嶺南文化之源的路上,肇慶一直引領(lǐng)前行。
漫步宋城墻,人們?nèi)栽谄u瓦里,探到肇慶藏在歲月長河里的秘密。
這座位于舊城區(qū)的古老城墻,還保留著宋、元、明、清等多個時代的磚砌墻壁。
如此完整,廣東第一,全國罕見。
因而又被稱為“磚的博物館”。
歷史的車輪,在肇慶留下了清晰的脈絡(luò)和印記,且獨一無二。
偶爾到古城墻走一走,能夠看見肇慶的情調(diào)。
在那個文人墨客,風(fēng)流與才情盛行的年代。
文房四寶硯為首,四大名硯端為首。
肇慶的端硯,俘獲了多少讀書人,誰知道呢。
只知道,在今天的白石村,人們還能看到,傳承了1300多年的端硯文化。
案板上的書墨香,飄了千年。
豈止如此啊。
牙雕、玉雕、竹編、工藝扇,這些傳統(tǒng)工藝在肇慶人手中,仍保留著濃厚的地方特色。
還有懷集的“貴兒戲”,我國稀有的戲曲劇種之一,傳唱了200年。
嶺南名郡沉淀下的韻味,散落在肇慶的每一個角落。
是古城墻、披云樓上的點點星光,亦是浪打浪的西江里,叫人念念不忘的漁夫與魚。
沒錯,肇慶,還是嘗鮮派的天堂。
“嶺南第一塘,文?鯉魚王”,說的便是鼎湖沙浦的文?鯉。
清蒸后,那叫一個香。
此外,肇慶還有——鼎湖上素的鮮,白馬茶香雞、德慶白切雞的香,也有裹蒸、竹篙粉、端州疍家糕這樣的名點小吃。
漫步古城墻,品特色美食,肇慶人向往的生活,不就是這樣嘛。
時代新潮的浪里未來可期
從千年古城,到生態(tài)絕美的花園之城。
肇慶是大灣區(qū)自然與文化的強大依托。
2016年,肇慶作為粵港澳大灣區(qū)城市圈的一員,擁有全省通往西南地區(qū)最長的高鐵通車?yán)锍?,還有西江黃金水道保駕護航。
占據(jù)著粵港澳大灣區(qū)總面積的近27%。
可開發(fā)利用空間大。肇慶的發(fā)展?jié)摿薮蟆?/p>
歷經(jīng)千載,云卷云舒的這座城,借著時代的東風(fēng),正在用另一種面貌,面對世界。
昔日魚塘水田變新區(qū),古城變制造新城。
肇慶將未來瞄準(zhǔn)高新制造業(yè)。
去年在肇慶新區(qū),成功落地56.8億元的項目投資,為發(fā)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。
除了制造業(yè),能源行業(yè)、農(nóng)業(yè)、服務(wù)業(yè)等齊頭并進。
高新技術(shù)企業(yè)、省級以上的投資項目達94個。
其中端州區(qū)、鼎湖區(qū)、肇慶新區(qū)備受青睞。
同時,肇慶的未來藍圖,也在一筆筆勾勒出來。
一方面,積極融入大灣區(qū)發(fā)展新格局,
與橫琴、前海、南沙三大平臺深度對接,建設(shè)粵港澳深度合作(肇慶)示范區(qū)。
另一方面,肇慶在交通上,頻頻發(fā)力。
大力推進“東融西聯(lián)”,打造肇慶“三大交通圈”。
積極創(chuàng)造“大灣區(qū)1小時生活圈”。
是的,以后去肇慶,不管你是看山湖交輝相映,還是吃上一口西江河鮮,抑或是在這座城市追夢。
這座千年古城,都時刻準(zhǔn)備著。
?。ㄓ浾?nbsp;陳夏霓 蔡澤純)
掃一掃,分享到微信朋友圈